首页 > 理论研究 正文

理论研究

严管厚爱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稿件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9-10 08:42:43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提振干事创业精神状态,指出“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恪尽职守、担当作为,迎难而上、敢于斗争,严肃整治拈轻怕重、躺平甩锅、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等消极现象,完善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纪委监委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一体谋划推进,严管厚爱,推动干部在廉洁上“管得住身心”、在干事上“放得开手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强化政治引领,营造积极健康政治生态。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干事创业的基础,要干部拿出“闯”的锐气,就要有纯净的政治生态来护航。一是服务大局,树立鲜明导向。西双版纳州纪委监委以“两个维护”为根本任务深化政治监督,紧盯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州委工作要求,围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型创新区和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世界旅游名城、现代化口岸城市“两区两城”建设,开展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安全生产事故责任倒查、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生态环保领域检查等系列行动,对消极避责、躺平敷衍的4个单位11名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二是划出红线,明确禁区底线。党的纪律是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既是“紧箍咒”,也是“护身符”。西双版纳州纪委监委坚持用铁的纪律教育约束党员干部,严肃查处官商勾结、利益输送、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遏制腐败滋生蔓延。针对个别行业领域重业务轻廉政问题,开展“廉政风险点大起底”,梳理关键岗位风险点,推动制定风险防控措施,修订完善制度155项,为党员干部划出行为“禁区”。三是减负松绑,激发内生动力。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州纪委监委班子成员抓片包县,综合运用明察暗访、点题下沉等方式,整治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紧盯加重基层负担的老问题、新情况,清理规范工作事务110项,切实为基层减负赋能,有力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强化日常监督,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纪律不是束缚干部作为的枷锁,而是指引干事创业的航标。西双版纳州纪委监委坚持全周期、全链条做好日常监督,使干部强化自律意识,自觉接受监督、规范履职用权。一是抓早抓小防治未病。注重用好第一种形态,综合运用谈话函询、提醒批评等方式,做细做实日常监督。今年以来,全州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和处理260余人次。制定州纪委监委负责人同下级“一把手”谈话工作指引,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采取“预警谈话+整改评估”模式,闭环跟进谈话整改情况,将其纳入个人廉政档案和所在单位政治生态分析考量。二是齐抓共管凝聚合力。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通过清单将职责明确到人、具体到事,解决好“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的问题,构建管党治党责任共同体,实现对干部奋发有为的鼓励、担当作为的支持、失职失责的处理、贪污腐败的惩治,推动监督从“单打独斗”向“攥指成拳”转变。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整合各类监督资源,强化对干部监督信息的收集、甄别、分析、研判和共享,提高监督穿透力。三是实事求是规范执纪执法。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对违纪违法案件事实、情节、后果等综合考量、及时纠偏,确保定性量纪准确。针对第一种形态适用难、定性难等问题,加强业务指导,细化提醒谈话、批评教育等适用标准。组织开展全州案件质量评查,坚决避免适用不当、尺度不准、畸轻畸重等现象。

  强化回访教育,激励“跌倒”干部重新出发。重惩罚轻关爱、重处理轻管理的现象,容易挫伤受处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西双版纳州纪委监委建立健全常态化回访教育机制,关心激励“跌倒”干部,提振其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一是“一人一策”做好访前评估。回访前,了解回访对象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意见,结合回访对象的思想状态和日常表现等情况综合分析,“一人一策”制定回访方案,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二是建立规范有序回访评价体系。聚焦“思想、履职、整改、成效、作风、评价”六项内容,制定回访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建立个性化回访档案。通过“一对一”谈心谈话、实地了解工作状态、收集群众真实评价,全方位掌握回访对象受处分后表现情况。坚持对受处分的干部在处分宣布后、影响期满前、启动恢复党员权利程序前“三必谈”,汲取“有错”的教训,树立“有为”的信念,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三是定期复盘构建长效机制。为防止回访教育流于形式,联合组织部门、受处分人员所在单位定期开展“复盘评估”,防止问题反弹。在此基础上,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警示教育、纪法宣讲、正面引导等方式,帮助受处分干部汲取教训、改正不足、重拾信心,再燃干事创业激情。(李江波 作者系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